伟德国际victor1946官方站点

伟德国际victor1946

伟德国际victor1946

请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登录网站手机版。

首页 > 新闻动态 > 公司新闻

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通信工程专业2022级员工赴陕西君承实习掠影|校企协同育英才 嵌入式技术赋能智能制造

  • 2025-07-11
  • 793
  • 嘉轩
  • 李荣

为深化产教融合,提升员工工程实践能力,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通信工程专业2022级员工跟随实习带队老师,于2025623日至74日赴陕西君承实习基地开展生产实习活动。本次实习以“嵌入式系统开发与智能装备控制”为主题,在企业工程师边老师的全程指导下,员工围绕STM32单片机开发、机械臂精准控制及四足机器人调试等前沿技术展开实践学习,取得了丰硕成果。  


校企协同育人:理论实践深度融合

陕西君承实习作为西北地区知名的老员工实习承接企业,长期与高校合作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本次实习以“项目驱动、任务导向”为原则,将通信工程专业的嵌入式系统、自动控制原理等课程知识与实际工业场景紧密结合。

开班仪式上,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实习带队老师强调:“生产实习是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关键环节,希望同学们以企业真实项目为依托,锤炼技术应用能力。”企业导师边老师则从行业需求角度指出:“智能制造领域对嵌入式开发人才需求旺盛,此次实习设计的机械臂与机器人项目,正是产业技术升级的缩影。”  

实习期间,员工们3人一组,以STM32F103C8T6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器,依托Keil UV5集成开发环境,完成了从程序编写、硬件调试到系统联调的完整开发流程。企业提供了包括示波器、逻辑分析仪、机械臂实验平台在内的先进设备,并安排工程师一对一指导,确保员工深度参与项目实战。  


项目实战:从PWM调控到智能机器人开发

1. STM32嵌入式开发基础实训

作为实习的“第一课”,员工系统学习了STM32单片机架构、GPIO端口配置及中断处理机制。通过编写LED流水灯、按键输入检测等基础程序,掌握了Keil UV5环境下C语言调试技巧。企业导师重点讲解了“寄存器开发”与“HAL库开发”两种模式的优劣,并引导员工对比分析:“寄存器开发更贴近硬件底层,适合深入理解单片机工作原理;而HAL库能大幅提升开发效率,适用于工业级项目。”


2. PWM技术驱动机械臂精准控制

在机械臂控制项目中,员工深入探究了PWM(脉冲宽度调制)技术的应用。通过调节占空比,实现对舵机转动角度的精确控制。小组需完成“物料分拣机械臂”的编程任务,要求根据传感器信号识别不同颜色的工件,并通过PWM信号驱动机械臂抓取至指定区域。  


3. 四足机器人运动调试挑战  

作为实习的进阶项目,四足机器人调试成为最大亮点。员工需基于STM32开发板,通过多路PWM信号协调12个舵机的运动时序,实现机器人的步态规划。面对“如何避免运动过程中失稳”的难题,小组通过MATLAB仿真步态曲线,并将数据导入Keil工程进行动态调整,最终成功让机器人完成前进、转向等动作。  

“机器人每条腿的舵机需严格同步,1毫秒的时序误差就会导致摔倒。”员工张硕感慨道,“这让我们意识到嵌入式开发不仅是写代码,更要懂机械结构和运动学原理。”企业导师对此评价:“员工表现出的跨学科思维,正是现代智能装备研发的核心素质。”  

同时,在使用keil UV5软件过程中,员工熟练掌握了工程创建、代码编译、设备配置等全流程操作,进一步强化了嵌入式软件开发的实践能力。



4.进厂学习,明确职业发展方向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长岭纺电顶岗实习和汉德车桥的参观过程中,可以让员工直观感受到嵌入式技术在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中的重要作用。自动化生产线与智能控制系统的实际应用,对专业知识的产业价值有更深刻的理解。

成果展示:校企共评“最佳创新项目

实习尾声,陕西君承实习基地举办了项目答辩会。每个小组分别展示了机械臂视觉分拣系统、机器人避障算法优化等成果。其中,部分小组设计的“自适应抓取机械臂”因引入PID控制算法提升响应速度,获评“最佳创新项目”荣誉证书。企业技术总监黄宇飞表示:“员工作品已接近企业初级工程师水平,部分优化方案甚至为我们提供了新思路。”


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实习带队老师总结道:“此次实习不仅让员工掌握了嵌入式开发全流程,更培养了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特别是企业导师提出的‘工程化思维’——即从成本、可靠性、可维护性多维度考量设计,这是课堂无法传授的宝贵经验。”  


展望:共建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

本次实习是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与陕西君承实习基地合作的新起点。双方计划在未来共建“嵌入式与智能控制联合实验室”,将企业真实项目纳入课程设计,并开设“工程师进课堂”系列讲座。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老师表示:“学院将持续推进校企协同育人,为区域智能制造产业输送更多‘懂理论、强实践、敢创新’的高素质人才。”